掌握工作研究的原理与一般技术方法;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成本控制、工程经济等企业管理方法与技术;掌握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有关数据收集、处理技术与计算机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初步掌握工厂设施规划、设计、计算机建模与仿真等专业知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既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能够熟练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与技术的能力,能在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规划、创新设计、评价及标准化、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专业教师团队
工业工程专业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教育观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师13人,其中,自有教师11人,外聘2人;35岁以下4人,36岁—45岁6人,45岁以上3人;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占38.4%,硕士以上学位占84.6%。专业教师教学水平较高,该专业教师先后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山东省民办高校讲课比赛一等奖”等,在校级讲课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教学也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先后担任多项国家级和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得校级科研成果奖4篇;主编校本教材2部;副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4部,;主持校级科研项5项,主持参与山东省教改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省、市、校级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多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自工业工程专业建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的系统性建设。按照实验室——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的发展思路,逐步完善了“四化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化、实践教学项目系列化、实训内容仿真化、顶岗实习规范化。目前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已达到10多家。与青岛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伊尔特自动化系统控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紧密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合作关系,以上企业每年都提供实习的机会。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工业企业、金融银行、咨询服务或政府部门担任工业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操作分析员、质量工程师等相关职位,也有很多毕业生在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设计开发工作。
本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应具备对复杂的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以低消耗、高效率进行生产与运营的能力,以及从系统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分析、控制、改善和创新,实现系统优化的能力,该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
专业人才培养有以下特色:
1.注重专业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为支撑技术,强调综合应用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业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旨在为为青岛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制造业培养现场运作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2.注重校企合作育人,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突出
工业工程专业一向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有实训基地一个,校外有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等大中型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学生的课程设计、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等环节都依托企业生产现场实际进行教学,专业所有毕业论文课题都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项目。
此外,本专业考研录取率高,每年考研录取率在全校都遥遥领先。毕业生因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前景很好,近几年就业率都接近100%,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