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考生问答
首页 · 高考招生政策 · 详细内容
高考招生政策
招生政策调整高考志愿咋填
作者:[] 来源:[] 浏览:[10613] 时间:2016/7/14

        高考结束,很多考生要作出人生路上的一个重大选择:填报志愿。选择哪所院校才能让分数取得“最大效益”?选择哪个专业才能契合自身特长、兴趣爱好和职业前景?选择哪个地区才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与此同时,合并录取批次、直接招录到专业、一档多投、参考“素质评价”……一些省(区市)的普通高校招生推出“新政”,应该如何应对?

四大改革

高招新政合理应对

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是未来高考的改革方向。就今年而言,上海在全国率先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河北自今年起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与第二批合并;辽宁自今年起三批本科合并到二批本科;江西自今年起合并文史、理工类本科第二、第三批次……

录取批次调整变化,意味着原来被“隔板”隔开的很多高校,开始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招生。对考生而言,解除了心理上一本、二本、三本的界限和障碍,选择余地更宽了,更容易凭兴趣选专业;对高校而言,原来的一本、二本高校不再能“高枕无忧”,而有专业特色的院校则有望在招生大战中赢得主动。

“录取方式改革改变了以往部分高校‘一些专业扛旗、部分专业搭顺风车’的现象,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质量、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有促进意义,鼓励各类大学办出特色。”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鹤指出。

但要引起考生注意的是,录取批次的合并,意味着志愿填报的难度也加大了。比如,参考数据少了,原来比照历年一本线、二本线填报志愿,今年三条线变成两条线甚至一条线,就需要慎重;“保底”在一定程度上不在了,考生需要在志愿填报中拉开梯度,降低风险。

除了录取批次合并,还有3个新变化需要考生合理应对:

突出专业在高考志愿选择中的作用。浙江、广西、河北都提出,积极探索“专业+院校”的录取方式。“以后学生填报志愿时,可能更多考虑专业的质量和影响力,学校成为次要因素。”刘鹤说。

“一档多投”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考生。目前,在大部分省(区、市)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基础上,湖北、福建、天津、海南等地提出,实行“一档多投”“多次选择”“按专业投档”。东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李海雄表示,实行一档多投、双向选择对考生有利,对高校招办等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开始推开。今年的招生政策中,广东、辽宁、黑龙江等大部分省份提到,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兰娟表示,这有助于扭转“唯分数论”等问题,更加关注学生的全科成绩、综合素质和自身的实践经历,促进高校公平、科学选才。

知己知彼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高考志愿填报,犹如多个选项的博弈:在争取把分数“用足”的基础上,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就业优先还是兴趣优先?是选择偏远地区的好学校,还是选择大城市的相对薄弱学校?……

其实,高考志愿填报从来不是“单项分”取胜,而是要综合取舍,追求目标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适合自己”。“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认清孩子最适合什么。就拿小陈来说,最终选择了社会和家长认为最好的,但对孩子来说,未必最好。”高考报考专家王海涛对几个“矛盾”做了分析,并给出建议: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优先选择学校,有助于未来发展的平台;优先选择专业,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方向。当考生面临“两难”时,建议首选专业,一是因为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自身的兴趣爱好;二是在分数没有明显优势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被专业调剂甚至退档的风险。

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热”和“冷”是发展变化的,不能静止地看待这个问题,而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为依据。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机械地认为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很多情况下,录取分数和专业“好坏”并不匹配。

“就业优先”还是“兴趣优先”?建议以孩子的意愿和兴趣为主。只有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如果硬要去学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恐怕很难学习好、工作好。建议家长要明白,无论怎么爱孩子,都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在这方面不要“大包大揽”。

其实归根结底,考生需要思考的,不仅是“能不能上大学,能上什么样的大学”,还应有“为什么要上大学,如何度过大学4年”。“从长远来讲,真正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是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积累,而非学历文凭的简单累加。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并准备好以一种积极、严肃的姿态走完未来的关键4年,才是一个考生在高中生涯即将结束时的‘成人礼’。”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李湘萍强调。

莫踩“雷区”

调研论证必不可少

专业名称不能“望文生义”。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国高校有多达500多种专业,名字五花八门,家长和考生不做调研,光靠字面意思猜测,很容易出问题。“比如一位考生,因为喜欢生物,选择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没想到,这个专业主要从事医疗电子设备研发,设置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之下。”王海涛举例说:“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一定要对专业进行详细的行业职业调研,了解其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及职业前景。”

志愿选择不能迷信“985”“211”。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上了“985”“211”,一切就都不用愁了。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但是,一些“985”“211”的劣势专业,可能远远比不上非“名牌”院校的强势专业。专家建议,考生特别是分数较高的考生,不要非“985”“211”不上,而应该通盘考虑、理性选择。

地域选择不能一味追求大城市。来自西北地区的小赵梦想离开家乡,于是,他选择了北京一所院校。“到了学校才知道,学校在北京远郊,根本感受不到大都市气息。”小赵后悔莫及地说。王海涛指出,填报志愿时如果将“地区”作为选项,那应该考虑“学校当地是否有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产业集群”“学校本身的地理位置如何”,而不是盲目追求大城市,“如果只为能去一个好地方,而选择了一所差学校,那代价未免太大了。”

别忽视限制条件。在志愿填报时,一些考生容易忽视专业的限制条件。比如,色弱不能被材料化学、环境工程、海洋科学等专业录取,色盲不能被美术学、天文学、地理科学等专业录取。考生一旦因不知情填报了相应专业,只能面临“落榜”的窘境。专家指出,考生要密切关注全国性、所在地区的招生政策,以及目标高校的招生章程,做到心中有数。 据《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