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专业设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详细内容
本科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肩负汉语国际语言推广使命,升学就业前程无忧

学习形式: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入校前一年半,在文理基础学院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进入国际合作学院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实行学分学绩制管理,学生可根据本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课程、教师、授课时间、学习年限,提前修满学分和学绩者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学绩制充分调动了老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知识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熟悉中外文学和文化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3.掌握汉语言及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4.熟悉国家有关汉语言文字及其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二)能力 1.具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能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字;2.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另外一门外语的基本听说能力;3.具备较高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4.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敬业;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3.具备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素质;4.具备较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以及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5.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素养。

    主干课程:

    理论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外国语(双外语);文化实训环节:中华才艺训练、课堂教学设计、专业综合素质展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语言文化调查、民俗调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制作与展示;就业创业教育模块: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模拟训练

    专业特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时刻把握国际汉语教育发展动态,力求突出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以‘我’为主,以‘爱’为先”的专业建设理念: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以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先,明确了“文化熏陶,语言见长”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汉语言+中国传统文化+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三模块双中心两综合阶梯推进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夯实汉语语言基础,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强化外语应用能力。

    就业去向:

    考研深造,赴外汉语志愿者,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等行业从事文案、宣传等工作,自主创业等。

    教师风采:

      闫恒,闫恒,教授,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对外汉语教学。2007年,由学院派往韩国光州大学 任客座教授一年。曾先后发表《从厚黑看三国演义人物形象》、《韩国留学生发音问题解析》、《韩国留学生汉语语法教学初探》、《韩语影视作品漫谈》、《对提高科技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思考》等论文多篇。主编《秘书实外与应用写作教程》教材;课题《青岛滨海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2004年12月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主讲《大学语文》、《汉语语法》、 《汉语阅读》、《HSK辅导》、《汉语听力》等课程。

王淑华,教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研究方向:中古汉语及语法化研究。发表《汉语疑问焦点的更替与发展》、《关汉卿杂剧复音词浅析》、《语言非范畴化的心理学与经济学分析》、《从方言管窥语言发展的规律性》、《“新时期”汉语连词的发展特点》等论文,参编教材一部。人生格言:把当下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当做一项事业来完成

    

       李志连,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后,一直在高校任教,执教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文学概论等课程,其中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主要专业。开设过鲁迅、郭沫若历史剧、17年百花文学的专题课。多次参与编写省际合作教材,现在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07年出版关于鲁迅的名为《现代中国文学大厦的基石》的专著,并获2007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课题。

 陈素娥:教授,土家族,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学。主讲《写作学》、《美学》、《古代文学 》《商务文案写作》、《大学语文》、 《大学人文教育》等课程;长期从事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课题各一项,省厅级课题多项,出版30万字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公开发 表论文30余篇。
 

张家太: 教授,196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本科。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研究生学历。曾先后任教于辽宁新民县向阳中学、沈阳师范大学、青岛 滨海学院。开设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文写作》、《公共语言学》、《语法研究》、《词典学研究》等。 科研方向是应用文写作、现代汉语和口才艺 术。主编或参编教材10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汉语新词语琐议》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人生信条:日有所思,日有所得。

李玉珊:副教授,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2002年至2008年,担任了高职学生《应用写作》和《商务文案写作》、本科生基础写作、留学生 汉语言阅读和口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3年开始,开展了《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商务文案写作模真教学”工作。2005年,以院级科研项目“高职高专《商务文案 写作》课程建设研究”和申报山东省高职高专精品课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制定了详细的商务文案写作课程教改科研计划,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商务文案写作“模真教 学”模式,编写了教材《商务文案写作》。2007年7月20日商务文案写作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省级精品课(鲁教高字〔2007〕7号《关于公布200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 单的通知》)。2008年9月,主编的教材《商务文案写作》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列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式出版。论文《例谈商务礼仪活动邀请函的写作》、《例谈服务性行 业企业简介的写作》发表在全国应用写作核心期刊《应用写作》2008年第2期和2009年第5期。

徐丽达: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著有《众香摇落话红楼》一书,并是《普通话与口才艺 术》一书的副主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省市级奖励十余项。其中,《众香摇落话红楼》获山东省第二届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成果三等奖和青岛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 生于末世运偏消——从贾政与贾雨村的人生经历看封建社会的衰败》获青岛市第二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校级课题“《红楼梦》人物系列分析”,参与课题多项。

刘蕾:博士,本科、硕士就读于河南大学,硕士阶段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戏曲;2010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主要从事明代地域文学研究。2016 年青岛滨海学院国际合作学院任教,开设《汉语阅读》、《汉语听力》、《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2013年出版专著《归有光与嘉定文坛关系研究》。先后发表了《明代单折戏艺术特征探析》 、《明代单折戏的繁盛与家乐戏班之关系》、《唐时升年表》、《柳如是嘉定之游补考》等论文。

张蓓蓓:博士,青岛滨海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教师, 毕业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出土文献与古汉语史料。发表《 黑水城<忆饮>诗残件命名及作者考》、《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学文献及其价值》、《黑水城抄本<千家诗>残页考》、《黑水城抄本<慢二郎>考释》、《敦煌曲子词两则疑难词语考释》等文章数 篇。主持教育部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两项。

    贾全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讲师。省级精品课《商务文案写作》主讲教师之一,参与省级课题《“商务文案写作模真教学模式”研究》,参编著作一部,发表论文3篇:《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新思路》、《例谈产品介 绍的写法》、《例谈商务电子邮件的写作及规范使用》。获得青岛滨海学院“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青岛滨海学院文科基础学院“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青岛滨海学院文科基础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所在教学团队获得校级教学改 革一等奖,并获得校级优秀团队光荣称号。 


刘顺芬:山东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国际合作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和跨文化交际。主 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大学英语、国际商务英语,外刊经贸知识选读、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和留学生的听力、汉语口语、汉语听力以及中国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先后多次 获得院级和校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发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刍议》等论文数篇,参编教材一本。2009年获得“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同年被国家汉办选 派到泰国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杨德霞:山东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国际合作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教师,讲师。主要从事留学生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工作。发表 专业论文《从文化背景看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诗歌<补墙>赏析》、《对比讲解法在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等。发表德育论文《教师要培养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在赴外留学生 中应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等。参与校级科研立项:“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德育教育在对外合作办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等。


张广龙: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青岛滨海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教师。承担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概论、对外汉语语法专题、汉字与文化、课堂教学设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青岛滨海学院校级科研课题《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研究》,发 表论文《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教学设施:

    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地球村”:为语言类学生创造了高仿真、多功能,集语言、文化教学、实践、实训、展览于一体的外语文化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语言文化学习条件,该专业学生可以共享同声传译实训室、微格室、会议室、数字多媒体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其中“中国村”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和留学生专用,300平方米的“中国村”,共分三个单元:翰墨飘香展厅、华夏流金展厅、茗韵风清展厅,这三个展厅都是集展示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功能于一身,一体两用,学生可以在村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氛围,并可以在村内完成京剧、茶道、书法、剪纸、中医养生文化等课程的学习。

中国村--翰墨飘香厅

中国村--华夏流金厅

中国村--茗韵风清厅

同声传译实验室

联合国村

多媒体语音室

办公自动化实训室

智能录播室

自主学习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