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专业设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详细内容
本科专业
广播电视学

记录生活,反映真实,做数字化时代媒体人

学习形式:

广播电视学专业为全日制四年本科专业。学生入校前一年半,在文理基础学院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进入专业学院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期间实行学分学绩制管理,学生可根据本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课程、教师、授课时间、学习年限,提前修满学分和学绩者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学绩制充分调动了老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经过在文理基础学院的学习,深入了解专业情况后,可于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末根据专业学习情况调整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及相关单位新闻媒体(广播站、电视台及其网站)、文化传媒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新闻采访、编辑、策划、后期制作、综合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层面: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视频编辑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新闻策划、编辑的相关知识; 3.掌握跨媒体新闻策划、采访、写作、制作相关理论知识;4.熟悉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国外广播事业的动态。能力层面:1.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具备摄影、摄像基本工作技能,掌握新闻节目的策划、采访、写作、评论、现场报道与主持、录制等专业能力。2.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镜前表现能力;具有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网络新闻文字、图片、视频作品的编辑制作能力。3. 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使用传播新技术的能力;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信息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素质层面: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恪守新闻职业道德;2.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3.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勤奋工作、善于合作的职业素养;4.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主干课程:

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策划与撰稿、基础摄影、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

专业特色:

广播电视学专业形成了“理论知识构建、就业生存保障、人生和谐发展”的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理念和“广播电视学人才432培养模式”。 “广播电视学人才432培养模式”,是落实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运行方式,由 “四项能力”、“三个教育阶段” 、“两个实践平台”构成。“四项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策划、采访、写作/录制、制作”专业单项技能、职业拓展能力、媒体融合综合能力”。四项能力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三个教育阶段”分别为基础教育阶段( 通识教育课群、学科基础课群、专业能力课群 )、实训项目教学阶段(专业技术性课程项目、新闻采编制作类项目、工作岗位实习)、媒体融合阶段(纸媒、电媒、网媒融合能力训练)。这三个阶段,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的实施教学相互关联,同步并举。三个阶段的项目教学通过“两个平台”---校内传媒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得以落实,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学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节目制作等工作的具体操作和理论知识,并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就业去向: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能够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及其网站)、文化传媒企业、企业宣传部门,从事记者、编辑、策划、后期制作、综合管理等工作。

教师风采:


李玉珊,女,教授,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负责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管理等工作,并承担了《经济新闻概论》、《电视经济新闻》、《电视策划与撰稿》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担任《商务文案写作》课程组负责人。2007年,《商务文案写作》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课,担任了课程负责人。 主编教材《商务文案写作》,2008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列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式出版发行。 20124月,主持完成了省级教改科研课题“商务文案写作模真教学模式研究”,建成了由“商务文案写作模真教学的课堂项目教学和协同办公实验室实训项目教学标准”、原创性教材《商务文案写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模真公司协同办公(Cooperative Office SystemCOS)”实训实验室三部分构成的教学体系。2007年、2010年,2012年,被青岛滨海学院、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评为“优秀教师”、“滨海名师”、“优秀科研工作者”、“教学质量工程特殊贡献奖”一等奖、“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


黄绍丽,云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主修过《现代新闻理论》、《影视叙事艺术》、《广播电视主持人》、《影视语言分析》等课程,并担任过新闻类课程、影视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在滨海学院任教期间,教学上勇于创新改革,工作中勤勉自励,科研上积极钻研,发表了德育研究论文《突出专业特色 加强班级管理》、《关于民办高校德育范式的思考》等。参与的科研有:《传播学概论》院级精品课项目、校级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德育研究》、《无厘头电影的审美文化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文精神建设的政府责任研究》,主研校级课题《“限娱令”实施下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生存状态研究》。发表论文有《影片〈南极大冒险〉造型分析》、《论电视剧中的家庭暴力与男性权威》等。


华义兴,教授。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198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进修。历任郑州大学新闻系教师,河南漯河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等职,1994年获主任编辑专业技术职称。  


王鹊梅30岁,中共党员。200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后来到青岛滨海学院任职至今,现就职于电视传播教研室。任教期间担任了《传播学》、《新闻理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开出《影视鉴赏》、《电视节目赏析》等选修课程。2005年参加普通话测试员培训获得《山东省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并参与校内外的普通话测试工作。


赵静,中共党员,201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担任《电视摄像》、《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中国 广播电视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任教同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美育成果展”、“第十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微电影大赛”、“山东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公益广告大赛”等多 项赛事并取得良好成绩。在科研方面,主持山东省文化厅课题一项,主持并参加校级课题六项;参与省教育厅、青岛市社科课题等省市级四项;积极参加学校讲课比赛,并获得学校讲课比赛一 等奖;发表《从接受理论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以<正阳门下>为例分析情感剧中的伪女性意识》等论文十余篇,并三次获得德育论文年会优秀奖。 


李丹丹:中共党员,青岛滨海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负责人。山东新闻摄影协会、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会员。 200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艺术传媒学院电视传播教研室。任教期间担任了《主持人节目学》 、《广播电视学概论》、《电视节目策划》、《影视文学研究》、《广播电视现场报道》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参加了《齐鲁文化背景下的电视方言类节目创新研究》等4项省级课题、2 项青岛市社科规划课题,主持参加了《无厘头电影的审美文化研究》等7项校级课题。在国家及核心刊物上刊物上发表了《新闻深度报道的拓展与策划》、《电视新闻策划创新途径研究》等13 篇论文。荣获2014年 全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三等奖、“绚丽年华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展”教师组一等奖、2014山东省经营管理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多次获得青岛滨海学院优 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称号。

张晓光:中共党员,任青岛滨海学院艺术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负责人,教授五级,主任编辑,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协会会员,青岛开发区作家协 会理事,戏剧家、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张晓光同志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曾在河南平顶山市电视台工作十七年。先后担任电视台文艺部主任、专题部主任、广告公司总经理、副台长;广播电视局新闻中心副主任,平顶山 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务。长年从事演讲、朗诵、音乐教育和播音主持、导演、编辑工作;多次组织、策划平顶山市重大文艺活动。 2003年调入青岛滨海学院至今,多次获得校优秀党员、优秀教研室主任等荣誉称号。在《朗诵表演技巧》、《演讲沟通技巧》、《合唱指挥技巧》《播音主持技巧训练》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2008年成功举办个人专场教学专业汇报演出,并负责完成了《播音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探索》院级科研立项。近年来先后代表开发区获青岛市文艺汇演,朗诵大赛,演讲大赛一等奖;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开发区特殊贡献奖。 

                     

葛剑:中共党员,讲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为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声乐、音乐欣赏、歌曲写作等艺术课的教学,同时针对大学生美育与德育的研究工作倾注了较多的精力;曾先后发表《农村中幼师声乐教学的初探》、《意念在声 乐教学中的运用》、《哼鸣、容易被忽视的练声秘诀》等论文,创作的歌曲《蒲公英》获全国校园歌曲大赛二等奖。教学中注重实用性、广泛性,主动挖掘、拓展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多方向、多学科的介绍和讲解,促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邵贵媛: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2014年于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担任编导,参与过2013年全国数字付 费频道行业赢利转折点论坛及培训。负责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节目的前期联络与后期制作工作。参与过2013年中国广播电视数字付费频道行业2013年年会暨行业十周年纪念大会的节目评选 工作以及会务的安排与统筹工作。参与制作过鲁能领秀城漫山香墅别墅“圣旨驾到王者归来”等多部专题片制作。 

             

李守红:女,副教授,青岛滨海学院电子声像技术专业负责人,电视传播教研室主任,兼校大众传媒实验中心主任。现为山东新闻摄影学会、山东 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会员。 200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专业硕士学位。主要讲授《基础摄影》、《电视画面编辑》、《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等课程。在《新闻研究导刊》、《当代电视》、 《今传媒》、《软件导刊》、《现代教育》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8篇;主持科研、参与课题研究10余项,其中4项为省级课题。工作期间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优 秀教研室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获“绚丽年华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展”教师组二等奖与优秀指导教师奖,发表论文获山东省经营管理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新闻研 究、数字媒体技术。 

        

张丽丽:中共党员,讲师。 201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随后来到青岛滨海学院艺术学院电视传播教研室。任教期间担任《传播学概论》、《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策划》、《跨媒体传 播》、《网络新闻编辑》、《Flash动画设计》等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 在职期间主持省级传统文化立项一项,参与青岛市社科立项及省级女性文化立项一项,主持并参与校级立项多项,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文章多篇。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全国美育成果展 ”、“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第十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微电影大赛”、“山东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公益广告大赛”等多项赛事并取得良好成绩。

                                       

刘长海:中共党员,副教授。 200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获得硕士学位。现就职于艺术学院电视传播教研室。任教期间担任了《媒介心理学》、《传播学概论》、《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电视专题》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表现优秀,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学校优秀班集体,山东省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主持校级科研项目《教学设计原理在民办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并成功 结题。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两篇德育论文获奖。

教学设施:

广播电视专业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拥有较完善的实训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现已投入使用的实训实验室有报刊实训实验室、新闻摄影实训室、美术装潢实训室、灯光音像实训实验室,电视台非线性编辑室、电子报刊编辑实训室、专用多媒体机房、3D虚拟演播室及全实时非线编系统,演播厅、录音棚。与青岛宝蓝文传播有限公司、青岛乐视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岛旲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训实践教学平台。


演播室

编导室

调音设备

广播站设备

摄像机

摄像机


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