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考生问答
首页 · 报考专业和职业规划指导 · 详细内容
报考专业和职业规划指导
专业解锁新高考下的高中生涯规划
作者:[] 来源:[北森生涯] 浏览:[9882] 时间:2016/4/29
     

有中学教师曾在高中生中开展过“生涯规划”调查。对于“你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吗?”“ 你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吗?”“ 对于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情况你了解吗?”等事关个人生涯选择的问题,学生们大多数答以“没想过”“不了解”。很多学生存在诸如对自我了解不深入、对职业和社会缺乏认识、职业价值观偏颇、规划的行动能力不足等问题。

  你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吗?

  据权威调查,有高达40% 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表示后悔,近65%的学生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院校和专业的详细情况知之甚少,同时缺乏对个人的兴趣、能力、特点的综合分析,导致盲目填报。

  这表明在高中阶段,不少学生迷失于学习之中,而没有对自己的生涯做出过规划。

  生涯规划,做起来!

  生涯规划是引导一个人为实现人生价值而进行自我认识、规划和实现的过程,其宗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的主要时期,是个体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培养高中生初步的生涯意识和生涯能力,做好未来人生的准备,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高考来了~新高考下的中学生涯教育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

  学其所爱,考其所长未来高考将实施“3+3”模式,除了语数外之外,考生自主选择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入总成绩中。新高考的改革,将进一步推动高中生选其所爱,考其所长。

  改变一考定终身,引入多元录取机制《实施意见》倡导的“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把单一评价方式扩展为综合评价方式。

  浙江省作为全国新高考首批试点省份,启动三位一体高考招生模式:学生的最后录取由统一高考、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高中评价+高校测试)三部分按一定比例综合决定。

  作为全国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江苏省教育厅于2016年2月23日出台的新高考方案中,率先将“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正式列入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中。

  终身发展目的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及职业选择连接起来,更多地认识和探索自身、关注并了解社会,不断思考和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

  同时,对未来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有更清晰的目标, 从而逐步发展为一个既能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又能胜任未来生涯发展的完整个体。

  为啥这么说?高中生涯规划的心理学依据

  我国的高中生一般是15至18岁,心理学研究表明15一18岁年龄段的高中生,正处于成人前期。

  知情意行: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了显著发展,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意志过程的理智性明显提高,个性倾向比较明显,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自制力和独创性较强。

  世界观:他们的世界观已初步形成,已经开始确实地考虑自己的前途,对未来和职业充满憧憬,有相当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矛盾冲突:但与此同时,高中生对社会中某种职业的能力要求和具体工作内容并不了解,对于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职业也不是很明确。对未来的设想有时不切实际、主观片面,也容易受到各种误识和偏见的影响。

  因此,需要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以及选择专业、职业等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那么,如何做呢?五个“相统一”原则

  指导和帮助高中生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帮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的性格特质、能力倾向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五个“相统一”。

  1、“我想”和“我能”

  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要求有了初步了解,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再单纯地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会考虑到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

  这就需要职业辅导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测试,并参照家长、老师、朋友对本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2、“小我”和“大我”

  目前,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新高考政策要求高中生独立进行科目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受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考虑最多的往往是薪酬、升职等,所以倾向选择一些热门职业。但很快,还没毕业呢,热门就变冷门,导致学生不能顺利就业。

  尽管我们不能回避工资待遇等物质利益问题,但仅从物质利益角度出发而做出的职业选择,就会束缚一生的职业发展。所以,认清自我的职业倾向同加强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样重要。

  职业选择要符合自身特质,更要符合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学生应跳出“小我”的圈子,把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相统一,把“小我”和“大我”相统一。

  3、“短期明确性”和“长期方向性”

  高中生具有可塑性,发展空间大。所以在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明确三年的具体学习计划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每一个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规划重点不同,如:

  高一学生主要是学会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晰各阶段的目标;

  高二学生主要面临分科或选科问题,对其辅导主要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综合考虑后自主选择学科;

  高三的辅导则与志愿填报、选择大学、专业等升学指导紧密结合。

  高中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加强。同时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后学习将更加主动学习,减少就业时的迷茫感。

  但高中阶段毕竟没有面临真正的工作选择,自身就有可塑性,再加上未来可能会出现不可抗力情形。

  所以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要做到明确短期规划,选择一个长期职业方向、职业目标和确立职业道德。对于未来发展、晋升等,可以有一个大致方向,此阶段稍作模糊处理。

  4、“职业理想”和“社会现实”

  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就是把学生自己的主观愿望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统一、把对社会的主观判断同社会实际情况际相统一。

  职业规划,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社会实际,了解社会需求。另一个方面让学生认识自我,包括性格、兴趣、能力倾向等特质。

  这些认识可以通过专业测试获得,更主要的还是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例如,学校可以开设社会实践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不同的集体,利用课余或寒暑假空余时间到不同的岗位实习。

  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特点,了解这个职业的要求,认清社会发展和行业前景,及时修正理想。

  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提升能力的方向。

  5“规划职业”与“人格完善”

  目前的高中学生问题较突出:

  一方面,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没有经过忍让、分享、体谅等教育,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衣食无忧又使他们缺乏对社会艰辛的认识。

  另一方面,目前的学校教育又较功利化,智育和德育严重脱节,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以此来看,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具有德育和完善人格的意义。它迫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思考现在与未来、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参与社会实践,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体会社会艰辛。

  更重要的是,高中生要学会在社会实践中摔跟头、得教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在挫折与逆境中体会真实的痛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真正的磨砺中学会体谅、分享、互助、共赢,学会爱与被爱,学会感激与回报,学会忍受与坚持,学会独立与承担。

  这种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所难以替代的,这种经历将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