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专业设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详细内容
本科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把握现代化生产命脉,助力青岛地区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电气工程师

学习形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入校前一年半,在文理基础学院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进入专业学院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期间实行学分学绩制管理,学生可根据本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课程、教师、授课时间、学习年限,提前修满学分和学绩者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学绩制充分调动了老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经过在文理基础学院的学习,深入了解专业情况后,可于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末根据专业实习情况调整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电气工程及控制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能在电气工程及控制技术领域从事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装置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技术革新和产品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一)知识 1.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般知识; 2.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及电气工程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 4.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法律知识。(二)能力 1.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具有较好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的能力,初步具有系统设计及开发的能力; 2.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信息和技术的能力; 3.具有查阅电气手册、标准和与本专业相关技术资料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4.具有电气控制方向的专业能力,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调试的能力、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三)素质 1.秉承“开拓、勤奋、坦诚、务实”校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健康的身心素质。

    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PLC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创新设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定位准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作为目标,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进制造行业,紧密围绕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研产一体化”,培养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学研产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有效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搭建创新教育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该专业为学生搭建了由创新课程平台、创新社团平台、创新竞赛平台、创新激励政策相结合的四大创新实践教育平台。此外,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的从低年级开始,给学生渗透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理念,鼓励学生加入电气创新等科技协会。班级管理中,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给予正面鼓励和宣传,并给予一定的思品考核加分奖励。

    就业去向

   可广泛在所有的用电行业,如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纺织、食品、制药、冶金、电厂中从事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维护、售后工作,也可考研继续深造、自主创业等

    教师风采:

林成武:工学博士,教授,党员,长期从事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完成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四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高等学校教材及科技著作四部,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 

田宝森: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现任机电工程学院教师。曾在企业工作多年,从事电气自动化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包括高压供配电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力电子系统、PLC变频器控制系统等。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获专利1项。主讲课程有《供配电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力电子系统》、《PLC变频器控制系统》等。

陈振军:副教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设计的自动限位供液器、轻触式快速供液器、通用自编密码电子锁获国家专利。研究方向为单片机的运用和电子产品的开发。

韩秋静: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获批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主持黄岛区科技项目一项。

史芸:讲师,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现任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主讲《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与应用》、《电工学》、《电机与拖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获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马淑芳:讲师,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电气技术(师范)专业,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所授课程主要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电机与拖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发表与教学有关的论文:《提高模拟电子技术学习兴趣的探讨》、《孙子兵法与教学研究》等。


刘爱:讲师,硕士,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现任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主讲《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电工学》、《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近五年发表论文三篇,参与编写著作一部。

马乳娜:毕业于山西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继电保护工”技师资格,发表过《变压器基本故障及分析》,《变压器微水检测》等多篇学术论文,现任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主讲《工厂供电》等课程。

薛彬硕士, 讲师,2011年毕业于青岛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PLC系统控制,曾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发表期刊论文5篇。现任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主讲《PLC原理及应用》、《组态控制技术》、《电子工程制图》、《传感器技术》、等课程。

李瑞:讲师,硕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监控技术,现任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主讲课程《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工技能实训》《组态控制技术》,近5年发表论文2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

茌文清: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系统。主讲《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

    教学设施

传感器技术实验室:实验室设备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承担《传感器技术》课程的实验。可进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光电断续器)、集成温度(AD590)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0铂电阻、Cu50铜电阻、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多项实验。


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本实验室是一个集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一体的实训室。实验室配备有电梯模型、机械手、自动化分检装置、立体仓库模型。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PLC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总体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电气故障检测实验室1:实验室设备有通用电工实训考核装置、X62W万能铣床智能实训考核装置。可进行电气柜接线和万能铣床故障设置及排除实验,承担《工厂电气控制》课程的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任务。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复杂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方法。

电气故障检测实验室2:实验室设备有通用电工实训考核装置、X62W万能铣床智能实训考核装置。可进行电气柜接线和万能铣床故障设置及排除实验,承担《工厂电气控制》课程的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任务。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复杂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实验室设备有欧姆龙(OMRON)CPM2A可编程控制器、欧姆龙(OMRON)CPM1A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用于学习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及应用,可直观地进行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练习,承担《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的实验和实训及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专业的教学提供服务。

单片机实验室:实验室设备为XL2000型单片机综合实验仪。该实验仪由XL2000开发板和51tracet仿真器组成,集成常用的单片机外围硬件、ISP下载线、单片机实验板、编程器、独立仿真器功能于一身。可以完成基于51单片机的50余个实验。如:八路跑马灯、数码管静、动态显示、矩阵按键识别、汉字显示屏、串行双向通信、步进电机旋转、红外线遥控实验等。

电工技能实验室:该实验室的高级电工实验箱为我校老师自行研制开发的实验设备,实验箱中包含PLC、变频器、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单片机、三相异步电机等部件。在实验箱上可以完成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交流变频技术、单片机原理、组态控制技术等多门课程的实验,而且还能根据师生需求进行综合性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实验室:实验室设备为电力电子器件实验箱。承担《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任务,可完成典型的电力电子各种线路实验,包含触发电路、整流及逆变等由晶闸管组成的电力电子实验,还能够完成由自关断器件组成的直流斩波电路、开关电源等实验。

电力拖动实验室:实验室设备有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承担《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任务。能进行电动机交流调速、直流调速、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电气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为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创新协会的活动地点。该协会广泛吸收有志于电气创新实践的同学,为同学们参与实践创造条件,鼓励同学们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实验室为开放性质,提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并保存了历年大赛获奖作品。